一、超纯水预处理系统:
蒸汽品质的源头保障 超纯水预处理系统是纯蒸汽发生器的 “***道防线”,其处理精度直接决定后续蒸汽的纯度与稳定性。该系统以 “深度脱盐 + 微污染物控制 + 防腐蚀预处理” 为核心,通过三级协同处理确保进料水完全满足纯蒸汽制备要求。
RO+EDI 精制单元采用 “二级 RO 串联 EDI” 的深度脱盐工艺:
一级 RO 配备 8 支 ESPA4-8040 膜元件(脱盐率≥99.7%),在 1.2MPa 压力下将原水电导率降至 5μS/cm 以下;二级 RO 通过 4 支 LFC3-LD-4040 低能耗膜元件(脱盐率≥99.8%)进一步截留痕量离子,产水电导率稳定≤1.0μS/cm;EDI 模块采用 IP-LXM60Z 型号(4 台并联),在 400V 直流电场作用下,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选择性膜的协同作用,将电阻率提升至 18.2MΩ・cm,TOC 通过 185nm 紫外氧化降至≤200ppb,完全去除水中的溶解盐、有机物及胶体颗粒。 真空脱气系统采用降膜式脱气塔(材质 316L 不锈钢),在 - 0.09MPa 真空度下,通过填料表面的气液接触将水中溶解氧降至≤0.1mg/L。脱气塔配备在线溶氧仪(精度 ±0.01mg/L),当溶氧超标时自动提升真空度至 - 0.095MPa。这一处理可有效避免高温加热时氧气与金属表面发生氧化反应,降低设备腐蚀速率(年腐蚀率<0.01mm),同时防止蒸汽中夹带氧气形成不凝性气体。 预处理系统的终端设置 0.1μm 折叠滤芯过滤器(材质 PES),对 EDI 产水进行***终精过滤,去除可能残留的树脂碎片和微生物(截留率>99.99%)。过滤器外壳采用快装设计,更换时间<5 分钟,且配备压差变送器(报警阈值 0.15MPa),确保过滤效果始终达标。
二、电加热纯化核心:
高效蒸发与精准分离 电加热纯化核心是纯蒸汽制备的 “心脏”,通过模块化加热与多级分离技术的融合,实现高纯度蒸汽的高效产出,同时具备优异的温度与干度控制能力。 加热模块采用 32 组 316L 不锈钢电热管(单组功率 50kW,总功率 1600kW),呈环形均匀分布于蒸发腔四周(四区布置,每区 8 组)。每组电热管采用法兰式安装(密封材质 Viton),便于单独更换(更换时间<30 分钟)。四区独立 PID 温控系统通过铂电阻传感器(PT100,精度 ±0.1℃)实时监测各区温度,控制精度达到 ±0.5℃,确保蒸发腔内温度场均匀分布(温差≤1℃)。加热系统配备智能功率分配器,可根据蒸汽需求量自动调节投入运行的电热管数量(从 8 组到 32 组无级切换),避免能源浪费。 汽水分离单元采用 “初级旋风分离 + 二级螺旋精馏” 的组合工艺。初级分离阶段,汽水混合物以 12m/s 的速度进入旋风分离器,在离心力(≥500g)作用下,90% 以上的液态水滴被甩向器壁并沿壁流下(作为浓缩水排出),蒸汽干度提升至 95% 以上。
二级精馏阶段采用 0.1μm 螺旋除沫器,其内部的螺旋形导流片使蒸汽形成螺旋上升流(流速 3m/s),通过多次改变流动方向产生的惯性力,捕捉残留的微小液滴(粒径≥0.1μm),***终使蒸汽干度达到≥99.9%,过热度控制在≤3℃,完全满足 EN 285 对灭菌蒸汽的严苛要求。 分离单元配备在线干度监测仪(基于热焓法原理),每 5 秒记录一次数据,当干度低于 99.5% 时自动启动补液调节程序:通过减少进料水量(调节幅度 ±5%)和增加旋风分离器转速(提升至 14m/s),在 30 秒内将干度恢复至 99.9% 以上。这种动态调节机制确保蒸汽干度在全负荷范围内(0~105%)保持稳定。
三、热原深度裂解系统:
无菌保障的终极屏障 热原(内毒素)是制药用纯蒸汽的关键控制指标,热原深度裂解系统通过 “高温滞留 + 实时监测” 的双重手段,实现内毒素的彻底去除与精准控制。 高温维持管采用 U 型盘管设计(材质 316L 不锈钢,内径 50mm),总长度经流体力学计算确定(15 米),确保 134℃饱和蒸汽在管内的滞留时间≥15 分钟。这一过程利用高温对脂多糖的破坏作用(134℃时内毒素半衰期<1 分钟),使内毒素降解率达到>6-log(即从 10⁶EU/ml 降至<1EU/ml)。维持管外壁包裹高密度保温层(导热系数 λ≤0.03W/(m・K)),确保温度损失≤1℃,同时配备多点温度传感器(每 2 米 1 个),实时监测管内蒸汽温度分布(波动≤±0.5℃)。
在线监测系统集成动态鲎试剂内毒素仪与红外 TOC 分析仪:
内毒素仪采用动态浊度法,每 15 分钟自动取样检测,检测限达到≤0.001EU/ml,可在 30 分钟内出具检测结果;TOC 分析仪通过 254nm 紫外氧化 - 非分散红外检测原理,实时监测蒸汽冷凝水的 TOC 值(精度 ±5ppb),确保≤500ppb。两台仪器均具备自动校准功能(每日用标准品校准一次),数据直接上传至 DCS 系统,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记录,满足 FDA 对无菌工艺的实时监控要求。 系统还配备内毒素挑战测试接口,可定期(每季度)进行 3×10⁶EU/ml 的内毒素负载测试,验证系统的热原去除能力。测试过程中,内毒素浓度从挑战值降至 0.001EU/ml 的时间<10 分钟,远超 EP 9.0 注射用水标准要求。
四、工业级性能参数与运行特性
该设备的性能参数围绕制药行业连续生产需求设计,兼顾高产出、高品质与高稳定性三大核心指标。 蒸汽产量达到 8000L/h(以冷凝水计),并支持 0~105% 的无级调节(400~8400L/h),可满足从间歇式灭菌到连续 SIP(在线灭菌)的多样化需求。调节响应时间<10 秒,当用水负荷突然变化时(如增加 50%),系统能在 1 分钟内稳定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蒸汽,避免对生产节奏造成影响。 蒸汽品质实现全方位突破:干度≥99.9%(传统设备平均 97%)、过热度≤3℃、不凝性气体含量≤0.5%(体积分数),均优于 EN 285 灭菌标准。热原控制达到≤0.0005EU/ml(实测值),超越 EP 9.0 对注射用水的要求(≤0.25EU/ml),确保蒸汽接触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无热原污染风险。 能源效率方面,电加热系统的电能转化率≥99%(传统燃气锅炉仅 85% 左右),单位蒸汽能耗≤0.7kW・h/kg,较同产能燃气设备节能 50% 以上。设备启动速度快,从冷机状态(室温 25℃)升至满负荷产出仅需≤12 分钟(传统设备需 30 分钟以上),可快速响应生产紧急需求。 运行稳定性通过多项技术保障:连续运行 8000 小时无故障(MTBF),蒸汽压力波动≤±0.02MPa,温度波动≤±0.5℃,确保灭菌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。设备还具备自动负荷跟随功能,能根据下游用汽设备的实时需求(如灭菌柜的加热 - 保温 - 冷却周期)自动调节产汽量,避免蒸汽管网压力剧烈波动。
五、cGMP 合规设计亮点
设备的设计完全遵循 cGMP 规范要求,从材质选择到数据管理构建全链条合规保障体系。
零污染结构设计体现在三个层面:
与蒸汽和水接触的所有部件均采用 316L 不锈钢(含管道、阀门、容器),内表面经电化学抛光处理(Ra≤0.4μm),符合 ASME BPE SF-4.3 表面光洁度标准;焊缝采用自动轨道焊接技术(ID/OD 双面成型),焊道凸起高度≤0.8mm,符合 ASME BPE SD-3 焊接规范,通过内窥镜检测确认无死角和氧化皮;密封材料选用 FDA 认证的 PTFE 和 EPDM,在 134℃高温下不释放有害物质(通过 USP<88> 生物相容性测试)。
防倒吸系统采用 “双 PTFE 疏水滤器 + 蒸汽屏障阀” 的双重保护:
疏水滤器(0.22μm)安装在冷凝水排放管路上,防止外界污染物通过冷凝水管道倒吸进入系统;蒸汽屏障阀在设备停机时自动开启,释放少量蒸汽形成正压屏障(压力≥0.05MPa),彻底阻断污染物侵入路径。排污系统采用自动脉冲排污设计,每次排污时间≤3 秒(减少蒸汽损失),同时设定每日 SIP 程序(134℃/30min),对整个系统进行灭菌处理,确保内部微生物总数<1CFU/100ml。 数据完整性方面,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 PCS7 DCS 系统(配备冗余 CPU 和电源),所有操作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流量、内毒素值等)每 1 秒采集一次,存储周期≥10 年。
系统完全符合 21 CFR Part 11 规范:
具备电子签名功能(三级权限管理)、不可删除的审计追踪(记录所有参数修改、登录退出、报警处理操作)、数据加密传输(AES-256 算法)。验证支持体系包括温度 / 压力分布验证(9 点测试,±1℃均匀性)、内毒素挑战测试(3×10⁶EU/ml 负载下的降解曲线)、PQ 性能确认(连续 28 天运行数据),可提供完整的验证文件包(DQ/IQ/OQ/PQ)。
六、节能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
设备通过多项创新技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,较传统设备降低运行成本 40% 以上,同时减少环境影响。
废热回收系统采用三级热量利用:
一级回收浓水余热(温度 80-90℃),通过板式换热器(传热面积 20㎡)预热进水(从 25℃升至 60℃),节能率达 18%;
二级回收蒸汽冷凝水热量(134℃),通过闪蒸罐产生 0.3MPa 的低压蒸汽,用于设备自身的伴热系统;
三级回收电加热元件的辐射热,通过保温层内的热反射板将热量导回蒸发腔,减少热损失(散热损失≤2%)。
智能配电系统结合峰谷电价政策优化运行:
在谷电时段(如 22:00-6:00),利用 10m³ 储热罐(工作温度 150℃)储存热能(蓄热功率 500kW),在峰电时段减少电加热管投入数量,通过储热罐释放的热量维持产汽量,可降低电费成本 30%。系统还具备电网负荷监测功能,当电网负荷过高时自动降低功率输出(响应时间<10 秒),避免触发峰值电价。 模块休眠技术针对低负荷工况优化能耗:当产汽量降至 50% 以下时,系统自动关闭 50% 的加热组和循环泵,进入节能休眠模式,此时待机能耗≤5kW(传统设备待机能耗≥20kW)。休眠状态下,关键参数(如温度、压力)仍保持监测,可在 3 分钟内快速唤醒至满负荷运行,兼顾节能与快速响应需求。
七、制药行业应用场景与适配性
设备凭借优异的性能和合规性,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的各类无菌工艺,尤其适配高要求的生物制药领域。 在生物制药生产中,为 20,000L 生物反应器的 SIP(在线灭菌)提供核心蒸汽源。反应器灭菌需要蒸汽干度>99.5%、压力稳定性 ±0.02MPa,该设备通过精准的干度控制和压力调节,确保灭菌过程中温度分布均匀(±1℃),达到 121℃/30min 的灭菌效果(F0 值≥30)。某单抗生产车间应用该设备后,反应器无菌合格率从 98% 提升至 100%。
无菌制剂生产中,用于冻干机隧道灭菌和灌装线 SIP:
隧道烘箱的传送带灭菌要求蒸汽过热度≤3℃(避免玻璃容器炸裂),设备的二级精馏系统可将过热度稳定控制在 2℃以内;灌装线的管道和阀门 SIP 需要蒸汽无热原(≤0.001EU/ml),通过热原深度裂解系统确保内毒素指标达标,满足冻干制剂的无菌要求。 医疗器械灭菌领域,为大型脉动真空灭菌柜(容积≥30m³)提供符合 EN 285 标准的蒸汽。灭菌柜的脉动真空阶段要求蒸汽中不凝性气体≤1%,设备的真空脱气和排气系统可将不凝性气体含量控制在 0.5% 以下,确保灭菌柜的抽真空效率和灭菌效果。某医疗器械厂使用该设备后,灭菌周期缩短 15%,能耗降低 40%。 公用系统中,作为多效蒸馏水机(MED)的热源蒸汽。MED 对蒸汽品质要求严格(TOC≤500ppb),设备产出的纯蒸汽冷凝水 TOC 稳定在 300ppb 以下,可直接作为 MED 的进料水预热热源,提高蒸馏水机的产水效率(提升 10%)。
八、安全冗余设计与风险控制
设备采用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,针对各类潜在风险设置冗余保护措施,确保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过压保护系统配备三重安全机制:
机械安全阀(起跳压力 0.55MPa,符合 ASME BPVC Section VIII 标准)、电磁泄压阀(响应时间<0.1 秒)、PLC 联锁停机程序(压力>0.6MPa 时触发)。三重保护的动作压力依次递增(差值 0.05MPa),形成阶梯式防护,避免单一保护失效导致的安全事故。
缺水干烧防护采用高精度雷达液位计(测量精度 ±1mm)与备用电极探头(3 点式)的双重监测:
雷达液位计实时监测蒸发器液位,当低于设定值 10% 时发出预警;低于 20% 时,电极探头触发联锁,立即切断加热电源并启动声光报警。液位计与电极探头分别连接至不同的 PLC 输入模块,确保信号传输的独立性和可靠性。
微生物污染防控除常规的高温灭菌外,还配备臭氧备用系统:
当在线微生物监测超标(>1CFU/100ml)时,自动启动臭氧发生器(浓度 1ppm),对系统内部进行循环消毒(30 分钟),臭氧残留通过紫外灯(254nm)分解(残留量≤0.01ppm),避免对蒸汽品质造成影响。
电网波动应对采用 10kV 高压变频器(稳压精度 ±1%)与柴油发电机无缝切换系统:
当电网电压波动超过 ±10% 时,变频器自动调节输出电压;若发生断电,柴油发电机在 15 秒内启动并供电,确保设备无间断运行(支持 30 分钟应急运行),特别适合疫苗等连续生产工艺。